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
自律、有趣、情商、人脉、阶层固化,这五个流行词,可能正在毁掉你的生活。

1

第一件:深信“阶层固化”
这几年,“阶层固化”这词非常火。我家楼上一哥们特别好玩,
读了热门文章《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》后,
便经常开长辈们玩笑。
爷爷来玩,他就怼爷爷:
“你当年干嘛去了?咋不参加红军?
要是你当年参军,我家至于这样吗?”
爸爸来玩,他就怼爸爸:
“你当年干嘛去了?咋不下海创业呢?
要是当年你下海,我家至于这样吗?”
前几天,我在电梯里碰到他,
他感叹:“现在阶层固化,寒门再难出贵子了。出身不好,你就得认命。”
这两年,媒体大肆鼓吹“阶层固化”,
让很多年轻人学会了认命:
“人与人的不平等,从卵巢就开始了。”
“都说性格决定命运,屁,出身才决定命运。”
“努力有什么用?我们拼命努力的终点,不过是别人的起点。”
很多人就这样放弃了努力,
开始整天抱怨爹妈和社会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中国现在到底存不存在阶层固化?
当然。
但我想说得是,
阶层固化从来不是只有现在有,
而是自古以来的每个朝代都有。
历史学家钱穆早就做过分析:
在中国历史上,阶层大洗牌,
一般都发生在“改朝换代成为权贵的那一两代人”,
随后便开始慢慢出现阶层固化。
越往后越严重,直到改朝换代。
也就是说,
阶层固化是和平年代的必然产物,
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现象,
任何朝代都无法避免。
那是不是只有中国才存在阶层固化?
非也。
著名英国媒体BBC,
做过一个《人生七年》纪录片,
他们用49年跟踪一群不同阶层的孩子,
最后揭露了一个残酷事实:
穷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穷人,
富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富人,
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。
你看,不仅是中国,任何国家都存在阶层固化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那是不是阶层固化后就没有上升通道了呢?
非也。
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《相信奋斗的力量》。
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:
高中时,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:
“你们在座的,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,以后一定都是农民。”
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。
不是中途退学,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。
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阶层会永远固化,
他只相信努力和奋斗终会有回报,
所以考了一次不成,就考第二次。
考了第二次不成,就考第三次。
最后终于考进北大,人生从此改变。
哈佛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人生影响跟踪调查,
对象是一群出身环境和智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。
调查结果发现:

  • 27%的人没有理想,生活没有目标。
  • 60%的人理想模糊,生活目标模糊。
  • 10%的人有理想,制定了短期规划。
  • 5%的人有理想,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。

25年后,这群人的生活状况很有意思:

  • 那5%的人,几乎都成了顶尖成功人士。
  • 那10%的人,最后成了社会的中产。
  • 那60%的人,生活在社会中下层,没什么特别成绩,就指望孩子将来有出息。
  • 剩下27%的人,活在社会最底层,成天抱怨他人抱怨社会。

这个调查证明了:
无论阶层怎么固化,
总有5%的穷人可以突围而出。
所以,我们不能因为抱怨而失去了行动的能力。
如果你总是抱怨晋级困难、没得拼了,
那不是因为社会的上升通道关闭了,
而是你自己选择了停滞不前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
2

第二件:深信“人脉”
这十年,“人脉”这词更火。
去书城,你会发现到处是这样的书:

  1. 《人脉就是钱脉》,
  2. 《关系就是实力》,
  3. 《人脉就是最大的生产力》。

在微信朋友圈,类似文章也无处不在:

  1. 《人脉是麻烦出来的》,
  2. 《好生活离不开好人脉》,
  3. 《人脉的流向决定命运的走向》。

在这样的书籍这样的文章鼓吹下,
很多人非常热衷于社交活动,
“希望能够建立良好的人脉。”
热衷社交就能建立人脉吗?
非也。
我讲两个故事你就明白了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作家李尚龙写过一个故事:他的一位朋友,在成名之前,
给一个很大的报社投过稿,
可每次投稿,都石沉大海。
一年后,他的书意外大卖,
那家报社的创办人竟亲自来找他约稿。
如今他们关系很好,因为一个需要卖书,一个需要好稿。
有人问:你为何和这家报社的关系那么好?
他说了一句话:等价的交换,才有了等价的友谊。
李尚龙自己也是如此,上大学时,
他酷爱社交,参加了三个社团,
只要有活动,就会去打个酱油。
看到谁,就逮住谁留存下电话。
可是一遇到急事,他想找人帮忙时,
打遍了电话,也没人愿意接招。
后来,他终于成为名人后,
遇到什么事打电话就应者云集了。
这时他才懂得:只有关系平等,才能互相帮助。你自己不牛逼,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言晓先生说过一个故事:他的一位朋友在某公司做企业顾问。
说白点,就是拉老板过来交钱上课。
他很勤快,每天跑四个客户。
没用多久,他就和准客户们熟得不行,
但整整六个月,他才成交了寥寥几单。
当他心灰意冷地将客户名单交给老板后,
不到两个星期,他惊讶地发现:
“很多以前我没搞定的客户都来报名上课了。”
他跑去问老板:“你怎么两下就搞定了?”
老板说了这样一段话:
“谈业务不是只要关系好就可以了,
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可以获得交换价值。
比如那个做门窗生意的赵总。
我手上有几个楼盘开发商客户,
我承诺只要他报名,就帮他对接开发商。
一单工程就过千万,这几万培训费算什么啊?
我能做成,是因为我有资源可以交换。”
言晓的朋友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

人脉的基础是你的“利用价值”:你的利用价值越大,别人就越会帮你。
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读完这两个故事后,你就知道现在很多人经营人脉的方式有多可笑了,
他们在经营人脉时,
痴迷于“为人处世之道”等社交技巧,
习惯往外求:求资源、求渠道、求关系。
但最后呢,一切都是然并卵。
“等到要用人脉时,发现谁都指望不上。”
热衷于社交活动经营人脉的人,
其实一点都不懂得社交的本质。
社交的本质是什么?
有效交换。
正如德鲁克所说:“如果一段交往不能给你带来丝毫利益,就会被你本能地舍弃。”
也就是说,要想建立稳定的人脉,
你必须能给对方提供有效的利益,
要么你能提供有效的物质利益,
要么你能提供有效的精神食粮。
胡吃海喝那一套,根本不管用。
所以聪明的人,往往不会热衷于社交,
因为他们懂得:人脉不在别人的身上,而是藏在自己身上:唯有自己变得强大,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!
所以,他们放弃了99%的无用社交,转而全力提升自己。
“我若盛开,蝴蝶自来。”
最大的人脉,就是我们自己。
我们只有成为自己的贵人,
别人才会成为我们的贵人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3
第三件:深信“情商”
这两年,“情商”一词,天天出没在微信朋友圈:

  1. 《情商比你的智商更重要》,
  2. 《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》,
  3. 《你可以没有高智商,但不能没有高情商》。

情商,似乎成了一种万能药,
凡事只要“吃上”几颗情商药,
问题便能迎刃而解、药到病除,
于是提高情商,变成了一门大家趋之若鹜的课程。
情商真的那么万能吗?
未必。
比如《欢乐颂》里面的樊胜美。
樊胜美的情商可比安迪高得多,
她是深谙办公室政治和人情世故的HR,
时不时就对邱莹莹和关雎尔指点江山,
给出的建议也总是恰到好处。
而安迪呢,情商其实并不高,
她不爱与人周旋,处事简单直接,
处处透露着“高人一等”的气息,
令人难以亲近和接近。
但情商低的安迪为何活得八面来风,而情商高的樊胜美反而四处碰壁?
说明有一样东西远比情商重要——那就是实力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很多人问:“我该怎么来提高情商啊?”
我会回答他们两句话,
第一句:实力比情商更重要。
作家晚情在上海一家公司实习时,
老板从华尔街挖来一位大牛,
大牛情商低,为人处事直来直去。
他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委婉和情面这两词。
“只要他不认同,就会直接给你指出来,并且言辞犀利,往往说得听者面如死灰。哪怕是面对老板。”
可结果怎样?
老板会自嘲地说:“越牛逼的人越有脾气,身为老板,要有容人之量。”
而且,老板还打算给他特权。
可大牛毫不领情:“你这样做不对,规矩要适用于每个人,谁都不能例外,你要是分人,就不是一个好老板。”
这么一个不给人留情面的人,
同事们是不是讨厌死他了?
晚情说:“不不不!我们都很喜欢他,因为能从他身上学到真东西。”
你看,职场上最终决定话语权的,
不是情商,而是一个人的实力。
提高实力比提高情商重要得多。
实力不够,情商再高也是白搭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职场现象:
就是当你不够牛逼的时候,
你会发现周围有太多情商低的人,
而且变着花样向你秀下线,
你简直怀疑生活的是地狱还是人间。
但当你牛逼的时候,
你会发现周围情商低的人一下就消失了,
个个都对你客客气气、恭恭敬敬。
是大家的情商都提高了吗?
当然不是,而是你变牛逼了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第二句:没必要刻意去追求高情商。
德国心理学家米里亚姆研究发现:高情商的人容易患“取悦病”。
作家温度的朋友莎莉就患上了这种病。
在领导眼中,莎莉是个“有眼力见”的好员工。
在同事眼里,莎莉是个“热心肠”的好伙伴。
公司上上下下的关系,她都维护得很好。
只要大家有什么需求需要,
她定会跑腿帮忙,毫无怨言。

  • “莎莉,帮我改下ppt吧。”
  • “莎莉,帮我改下文案可以吗?”

纵然心中有一万个NO,
但她总有本事在最后破口而出时变成YES。
终于有天晚上,她给温度发了微信:
“真想从楼上跳下去。”
温度立马赶过去:“怎么了?”
莎莉说:“为了维护好形象,我活得太累了。”
米里亚姆说:“情商高的人,习惯优先满足别人的需求而非自己的需求,他们往往对别人的需求高度敏感,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却置若罔闻。”
所以,一个人实在没必要刻意去追求高情商。
刻意追求高情商的人,
往往都会染上一定程度的“取悦病”,
不仅会损失很多时间、精力,还会弄糟心情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我反而更推崇“钝感力”所谓钝感力,就是迟钝的力量,即在人际交往中,我们对周遭事务不要过于敏感,麻木和迟钝一点会活得更快乐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,
就是在现实生活中,
那些活得大大咧咧、我行我素的人,
往往比自诩高情商的我们过得更加快乐。
为什么呢?
提出“钝感力”的渡边淳一说:
“不必羡慕那些过得比你精彩快乐的人,
他们其实并不比你优秀,
只是他们减轻了对他人的高度感受性,
从而活在了自己的节奏里。”
明白了我想说的意思了吗?
“我们中国人已经活得够没有自我了,
如果再用压抑、委屈自我的方式,
去换取高情商,实在有点得不偿失。
我们应该明白:
取悦自己,远比取悦他人重要。”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
4

第四件:强迫“自律”
首先申明,我不是反对自律。自律重要吗?
当然。
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很多人没办法自律呢?
我有个朋友,上半年嚷着减肥,
但她坚持十天就破功了:
“天天吃素食,受不了了。”
她知道减肥需要自律:
“减肥就是做好两件事,一是迈开腿,而是管住嘴。”
你看,她深知减肥的秘诀,
但她就是无法在这两件事做到自律:
“臣妾做不到啊!”
为什么那些想依靠自律来改变的尝试,大多数都失败了呢?
《精力管理》一书说:
“心理学研究表明:
每个人的自律都是有限的,
你不会拥有更多的自律,
你现在拥有的就是全部。”
看到这句话的时候,我产生了疑问:那为什么有的人特别能自律啊?
后来,看到周国平的一句话我就明白了。
这句话是这么说的:
“一个人活在世上,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,才会活得有意思。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,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,例如为了金钱、名声之类。他喜欢做这件事情,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,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。”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有个朋友感叹着问我:“我觉得看书太累了,
拿着一本书,没看几页,
瞌睡虫就爬满了眼睛。
你为什么能坚持看那么多书啊?”
我笑着说:“用不着坚持啊,我就是喜欢。只要一书在手,我就觉得快乐。”
我曾经也问过一个朋友:
“你每个周末都坚持打网球,十几年风雨无阻,你是怎么做到这么自律的?”
他笑着回答说:
“这和自律有什么关系,我就是喜欢这项运动而已。”
阿米尔·汗拍《摔跤吧,爸爸》时,
他首先拍完了19岁的戏。
两个月内,疯狂增肥55斤,
变成了一个肥肥胖胖的老大叔。
拍完胖大叔的戏后,他又疯狂减肥,
三个月减了50斤,回去拍29岁的戏。
很多人问他:“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阿米尔·汗说:“我只是热爱电影而已。”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很多人之所以能自律,并不是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,
他只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。
特别喜欢顾城的一句话:
“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,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,这和你的憧憬无关,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,你憧憬结橘子,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。”
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
就是说,当你有真正的喜好时,
你从来就不会面临选择难题,
你也从来不会面临自律难题,
因为你喜欢还来不及呢。
所以高晓松说:做喜欢的事,养人。做不喜欢的事,磨人。
你不能自律,
那是你还没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已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
5

第五件:强装“自趣”
作家庄菡写过一个朋友,这个朋友最近迷上了追求“有趣”:
“她太追求有趣了,
总喜欢拿出些别人没有见过东西博眼球,
总喜欢制造突如其来的惊喜(吓),
总喜欢分享恶俗的视频或段子,
总喜欢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抛出反对意见……
前几天,她和公司几位男同事一起吃饭时,
为了显得自己很有趣,
竟然大讲荤段子,把几个男生弄得很尴尬。”
这两年,有句话实在是太火了——有趣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。
所以,很多人迷上了追求有趣。
于是,拿肉麻当有趣。
于是,拿猥琐当有趣。
于是,拿贬损当有趣。
于是,拿捉弄当有趣。
于是,拿小众当有趣。
…………
可我想说:你刻意有趣的样子,真的好无趣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真正的有趣源自于取悦自己,而不是用“表演”去取悦其他人。
书法家王徽之,居于浙江山阴。
一天夜里,天降大雪。
他半夜醒来,推开窗户,四望皎然。
赏雪吟诗间,他突然忆起朋友戴逵。
雕刻家戴逵,住在几十里外的剡县。
王徽之不顾天寒路遥,乘船溯江而上。
翌日,抵达戴家后,王徽之没有敲门,
而是转身对随从说:“我们回去吧。”
随从问:“既然来了,怎么不进去呢?”
王徽之答:“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”
你看,这才是真正的有趣。
活得有趣,是因为生活态度有趣,
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的伶牙俐齿。
明朝金圣叹被判处死刑后,
披枷戴锁,岿然立于刑场上。
他喝了一碗热酒后,对刽子手说:
“请第一个斩我的头。”
刽子手说:“凭什么?”
金圣叹说:“我耳中藏着二百两银票,你若第一个杀我,就归你。”
刽子手立马手起刀落,
第一个斩了金圣叹的头。
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,
刽子手打开一看,气得差点吐血,
一个写着“好”,一个写着“疼”。
金圣叹至死也这么“反同化”。
你看,这才是真正的有趣。
活得有趣,是因为人生哲学有趣,
而不是社交场上的插科打诨。
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,正在圈住你的人生
有趣本来是很私人化的东西。它是指你的生活态度或人生哲学“特别”,
别人通过你的活法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,
或者通过你的活法看到了更宽阔的世界,
所以才会觉得你活得“有趣”。
但现在呢,有趣被异化成了取悦别人的一种工具。
“我通过什么技巧让别人高兴。”
“我通过什么技巧让别人觉得我有趣。”
当有趣不是为了取悦自己,
而是变成了取悦别人时,
这样的有趣实在是无趣得很。
你从“我要成为有趣的人”开始的那一刹那,
你就已经趋向于无趣了。
刻意去找的东西,往往是找不到的。

喇嘛哥写过一个趣人——他同学吉亚。
有一天,他俩去学校食堂偷猪蹄,
正当得逞之际,不幸被厨师活捉。
“吉亚比我更怂,一滩烂泥,
认错态度超级肉麻。
我当时从心底里瞧不起他,
默默骂他:怂宝!心情坏到极点。”
搞笑的事情,在后面。
“曲终人散后,怂包吉亚,
居然从袖筒里掏出半拉猪蹄子,
一本正经安慰我:好汉不吃眼前亏!
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,
吃饱了才有力气反思!
我现在都记得吉亚那张糊了猪油的笑脸,
特别像舞台上的小丑,
关键是他特别庄严的吃相,
都忍不住要笑出声来。
那天,我们两个好汉喝着凉水吃着猪蹄,
打着饱嗝瞬间就把自己的丑事原谅了。
去年,我们三十年同学聚会,
几乎所有人见面都在问:吉亚来吗?
我和吉亚开玩笑说:
你活得最成功,人们都想你。”
大家为什么都想念吉亚呢?
不是因为吉亚有一副伶牙俐齿,
而是因为他的人生活法和生活态度“感染了别人”。
真正的有趣来源于取悦自己。
而不是绞尽脑汁去取悦其他人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