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间歇性踌躇满志,持续性混吃等死。 ”

“间歇性踌躇满志,持续性混吃等死。 ”

《我的前半生》算是2017年上半年真正的热剧。虽然到最后人设崩塌,所有主要角色都被骂了一圈,但抛开为人诟病的狗血剧情,这部剧,确实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。
我的一位朋友感慨,陈俊生的出轨,对于罗子君来说,是不幸,也是幸。
幸好在尚有「逆袭之力」时,让罗子君这个俗气无能、即使没有遭遇第三者也会被未来社会淘汰的家庭主妇,被迫鼓起勇气作出改变。
“人活一辈子,没有下一次的,这过日子不能凑合、将就的呀,它不像出去吃个饭,就凑合吃饱了,下回换一家。”这是罗子君说的一句正确得有点俗套的话。
但现实中的我们,很多时候默默下定决心「要作出改变」了,最后结果都是不了了之。我们一直在习惯将就。
每天我最喜欢做的事,就是看公众号的后台消息。很多朋友似乎把这里当成了树洞,让我看到了许多这个时代年轻人正在发生的非常真实的故事。
一个月前,有一位妹子洋洋洒洒地写了几百字的留言说,读了一年大学后才发现,其实她并不喜欢会计,喜欢设计,问我该怎么办。
我说,你可以休学一年,重新考一个设计类的本科。
她说,那不行啊,我都已经20岁了,再复读一年,重考一次本科,读出来毕业都25岁了,女生25岁才本科毕业,找工作谈恋爱都没有优势了。
我说,那你可以先完成会计的本科,再考个设计类研究生。
她说,那不行啊,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,最难找工作了,现在研究生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呢。
我说,那你可以课余时间接一些设计的活儿,把会计先混毕业,然后再用设计就业。
她说,那不行啊,我想去一个稳定一点的大公司,大公司都很看重第一学历的,我这专业不对口,到那儿肯定就被筛掉了。
……
但我突然意识到,很多时候,看似囿于种种现实因素,我们接受过很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;而实际上,是我们主动放弃了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一边不甘心不满意,一边却没有勇气和动力去改变,这就是我们的常态。
就像,你羡慕着会画画会弹琴或者外语特别好的人,但一想,课程费用这么高,自己也可能坚持不下去,还是算了吧;
就像,你做着不感兴趣的工作,但一想,月薪挺高的,辞职也可能找不到更好的了,还是将就着吧;
就像,每次看完那些鼓励我们改变现状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文章,也不过是「间歇性踌躇满志」,关掉网页,我们还是没有作出尝试。
因为如此,我们失去了也许能够更加成功的机会和可能性。
如果回头看那些时隔多年自己曾经错失的东西,几乎百分百可以确定,大多数错失的原因是当时我们不敢去做尝试和改变。一个人如何不尝试突破和改变,那么人这一辈子或者有什么意义呢?总不能毫无挣扎地平庸到死吧。

发表评论